白芨的种植周期根据其生长方式和环境条件有所不同。通常情况下:
野生白芨的生长周期大约为3到4年。
人工种植的白芨,其生长周期一般在5到6年,甚至更长时间。
具体来说,白芨的生长包括春夏秋三个季节,而冬季地上的部分会枯死,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。到了第二年的春季,这些休眠的鳞茎会再次萌发新芽。值得注意的是,白芨的生长速度较慢,在前两年内只能长出两到三个茎块,而在第三年和第四年茎块数量会有所增加。然而,四年以上的植株由于地下空间变得拥挤,茎块可能不再生长,甚至可能会腐烂。
对于大面积种植白芨的情况,建议使用种苗培育的方法,并且每亩地需要使用大约100公斤的种苗。种植2到3年后,可以在秋季的9月到10月间进行采收。一般来说,每亩可以收获800到1000公斤左右的鲜白芨,加工后可得到200到300公斤的干货。
因此,如果从种植到首次采收来看,白芨的人工种植周期通常是在3到6年之间。需要注意的是,具体的种植时间可能会因为栽培管理措施、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有所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