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场地建设与选址

1. 场地要求

地形与土壤:选择排水良好、平坦或缓坡的沙质土地,避免积水。运动场需1/3为水泥地,其余为沙地或草地,沙层厚度5-20厘米。

围栏设计:围栏高度至少2米,需有弹性(如铁丝网),防止鸵鸟受惊或冲撞受伤。

房舍布局:坐北朝南,分育雏舍、中鸟舍和大鸟舍,要求保温、防雨、防风、通风良好。种鸟运动场需至少宽30米、长50-80米,每组种鸟(1雄3雌)需1500平方米。

气候与区域:气候温和、降雨适中地区为佳,北方干燥地区(如河南)更适合,南方需注意湿度控制(湿度>70%易引发腿病)。山区缓坡优于平原,利于鸵鸟奔跑和健康。

2. 土地面积

每只鸵鸟需2-3英亩(约800-1200平方米)活动空间,种鸟需200平方米/只。

场地需配备青饲料种植区和绿茵地带,运动场与舍内面积比例建议:商品鸟100平方米/只,种鸟50-150平方米/只。

鸵鸟养殖

二、饲料与营养管理

1. 饲料配比

基础饲料:玉米、豆粕、麸皮(比例5:3:2)为主,添加骨粉(1%)和砂砾(助消化)。

青饲料:苜蓿、象草、黑麦草等牧草,或大白菜、胡萝卜等蔬菜,需新鲜无农药。

特殊需求:雏鸟需高蛋白精料(蛋白质含量22-25%),育成期逐步替换为低蛋白饲料(16-18%),成鸟日喂精料3斤+青饲料。

饮水:清洁水源,自动饮水系统更佳,雏鸟饮水中可加维生素。

2. 喂养要点

定时定量:每日2-3次喂精料,青饲料自由采食或放牧。

避免异物:饲料中禁止混入塑料、玻璃等,防止误食。

季节调整:夏季增加水分,冬季提高能量密度(如增加玉米比例)。

三、日常管理要点

1. 分群与密度

雏鸟按大小、强弱分群,1周龄内4只/㎡,3月龄后每只需2㎡室内+15㎡运动场。

成鸟每群20-30只为宜,避免过度拥挤引发争斗。

2. 环境维护

清洁消毒:每日清理粪便和积水,每周消毒2次,场地定期除异物(如铁丝、塑料)。

防暑防寒:冬季用塑料布搭建暖棚(保持5℃以上),夏季保证遮荫和通风。

3. 健康监测

观察行为:检查粪便(正常为灰绿色坨状)、羽毛状态、活动情况。

疾病预防:定期驱虫、疫苗接种(如新城疫、禽流感),发现异常及时隔离。

鸵鸟养殖管理

四、繁殖与育雏技术

1. 繁殖管理

配种时间:干旱季节为自然繁殖期,1雄配3雌。

孵化:种蛋需标注日期,孵化温度36.8-37.2℃,湿度65-70%,孵化期约42天。

选种:5岁母鸟产蛋质量最佳,蛋壳厚度2毫米,孵化率85%。

2. 育雏要点

环境:育雏舍需干燥温暖,地面铺麻袋或塑料网防啄垫料,温度1周内32-34℃,逐渐降至20℃。

喂养:雏鸟前3天喂水+青饲料,后添加精料。每周加砂砾1次(占饲料1%)。

疾病防控:预防球虫病(幼鸟常见),避免地面潮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