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浦口区通过科技赋能,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新模式,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“浦口经验”。以下是浦口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举措和成果:
一、夯实三大基础,强化科技赋能的要素支撑
• 基础设施升级
浦口区持续推进农村交通、水利、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,实现了全区涉农街道光纤网络100%连接到户,5G网络信号覆盖率超过95%,基本实现与城市“同网同速”。
• 数字乡村一张图
借助基础资源、公共服务、产业监管、乡村治理、农机管理五大板块,浦口区构建了“数字乡村一张图”,整合了区内42个部门655类资源,累计归集数据量达2.3亿条,实现了涉农数据的一屏全览、一网统管。
• 人才培育与引进
浦口区着力打造国家级科创平台,吸引涉农领域高端人才团队50多个,并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、新农人研修班等形式,梯次培养农村“领头雁”队伍。目前已培育基层农技人员140人、高素质农民700人次。
二、推进三大工程,拓展科技赋能的发展格局
• 项目牵引与企业主体
浦口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,引进孵化农业科技企业100多家,包括天邦、三主粮、益客农牧等知名企业。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的数字化农机装备、江苏思威博公司的“有机肥”产品等产业化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。
• 生态营造工程
浦口区制定扶持农业技术绿色创新的政策,与新希望集团、中信集团共同组建17.8亿元的科创资金,开展科企森林培育行动。已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2.72万亩,特种水产养殖占比达90%。
• 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
浦口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,推动“一村一品”建设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目前,浦口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比重达70.8%,其中永宁青虾入驻盒马鲜生,四季永宁登陆金鹰商超,“不一样的浦口味道”广受市场认可。
三、升级三大平台,创新科技赋能的治理模式
• 网格化综治平台
浦口区自主研发“大联勤综治平台”和“联勤通”移动终端,完善“大数据+网格化+铁脚板”机制,建立起基层问题处置反馈闭环流程,形成了“区街村”三级联勤联动的乡村治理模式。
• 智慧化防控平台
推进新一代“雪亮”技防工程和“智能安防小区”建设,打造智慧化应急管理平台,推行长江禁捕“电子围栏”、建成区级农污运维中心,全面夯实乡村治理的科技支撑。
• 一站式服务平台
浦口区依托“汇浦”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,实现政务服务代办点覆盖全部行政村,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率达到96%,真正做到农业、文化、教育、医疗、民政、社保等功能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。
四、成效与展望
• 经济效益显著
浦口区服务农业主体累计营收2.2亿元,利润6000万元,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比重达70.8%,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大驱动力。
• 示范效应突出
浦口区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,成为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,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了“浦口经验”。
• 未来方向
浦口区将继续坚持科技赋能再强化、融合发展再深化、主体服务再优化,切实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,努力打造农业现代化的“浦口模式”。
通过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,浦口区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,还推动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。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,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增添了重要力量。